最近有一首歌火遍了全球,那就是black kid和bruno mars合作的歌曲APT,這首歌有多火呢?如果你刷社交媒體,那么就算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你八成也已經聽過了,他在國外他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面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就已經突破了4.5億次,這首歌除了火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它帶有非常鮮明的韓國特色,它的名字來源于一個韓國喝酒游戲叫做“公寓”,這個不是韓國第一次成功輸出他們的文化了,在很多年前就有一首洗腦神曲,我想地球人都聽過,那就是他是史上第一條在YouTube上播放量破10億次的視頻,如今的播放量已經到了50多億次的“江南STYLE”為什么老是韓國?為什么韓國這么擅長文化書輸出?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韓國文化是怎么一步步洗腦全球的。
首先第一步,那就是政府撐腰,把文化當做戰略。對于韓國來說,20世紀90年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在90年代以前韓國的文化管控極其嚴格,電影音樂通要過審,不合規就禁掉,這里的不合規不是說你的作品里面不能出現暴力,血腥,還有其他的限制級的鏡頭,這里的不合規指的是你不能夠涉及真實的韓國存在的社會問題。
一直到1993年情況發生了改變,這一年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火爆全球,韓國高層大受啟發,斯皮爾伯格只用了6500萬美元的成本就拍出了一部全球收入8.5個億美元的侏羅紀公園,而這些收入需要靠出口150萬輛的韓國現代汽車才能夠賺得到。從那以后韓國開始把文化產業當成國家戰略來搞,1994年的時候他們就成立了文化產業局,1996年的時候推出了新的電影法,開始廢棄了以前嚴格的廢棄了以前嚴格的審查制度。
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經濟一度瀕臨崩潰,當時的總統金大中一看半導體被華爾街收割,制造業又被中國制造隨著跑,索性直接押賭注文化產業,提出文化立國,這之后每一屆的韓國總統都一直堅守著這個信條,沒過多久這個政策方針就見效了。韓流首先從韓國擴散到了日本和中國,我如果說你是90后,80后,那么我想你應該記得2000年的時候看的“藍色生死戀”,2001年的時候“我的野蠻女女友”,2003年“大長今”這些韓劇,你就算沒看過一遍,至少也應該聽說過。然后韓流就一路南下,東南亞北上,歐美直接攻占全球,完全不帶停。
第二步,企業加持偶像批量制造,在韓國活躍著很多像sm這樣的娛樂經紀公司,1997年sm娛樂成為首個打入海外市場的韓國娛樂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中國粉絲為之瘋狂的鹿晗,張藝興,黃子韜都出自他家公司。他們的偶像生產是有模板的,練習生選拔培訓,市場策劃,偶像團體選拔,音樂制作,發行,通過這個標準化的流程可以批量生產明星,使得韓國整個偶像陣容可以保持對粉絲們持久的吸引力的原因,是這些公司深諳國際化的套路。
一方面他們組建韓國明星加上外國明星的混搭組合吸引全球粉絲,另一方面他們還會直接找歐美的明星,還有其他的大佬去合作,讓他們作品能夠更加的本地化,再加上韓國明星外語能力普遍過硬,熱門歌曲里面幾乎全部都是英文歌,這波操作下來讓歐美的粉絲都乖乖的為韓國買單。
第三步,抓情感共鳴,輸出全世界都能夠聽得懂的故事,文化傳播的精髓就是讓觀眾覺得你說的不就是我嗎?迪士尼的電影能夠俘獲全球的觀眾,也是因為他們能夠數10年如1日的講述美夢成真的故事,迎合的是人類共同的情感需求,這么多年來,韓國逐漸從講述他們的傳統文化故事轉而制造能夠起更大范圍共鳴的故事.雖然當年的大場景也非常成功但是對于西方觀眾來說反映弱肉強食的有意游戲還有諷刺貧富差距的寄生蟲都有著更低的理解差距,更大范圍的情感共鳴,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寄生蟲拿下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此殊榮的非英語電影。
以上就是我為你總結的韓國文化輸出三步走,韓國文化的這波成功輸出啊實在是讓韓國賺翻了。
首先是旅游業的繁榮,韓國每年有千萬級的外國游客,而他們文化的輸出就是吸引這些人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美妝產業,2022年,韓國的化妝品出口總額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四,像蘭芝,悅詩風吟這些品牌女生們應該都不陌生,還有食品行業,比如說泡菜呀,燒烤,還有韓國的電子產品也都隨著韓流的輸出而得到了地位的提升雖然有句話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今天我們得加上一句,那就是只有世界聽得懂的才是真正屬于世界的。